Temple Index的實戰及訓練價值爭議

以下文章由TTRDA外電通譯小組彙整

使用槍枝的技巧一直都是爭議核心。無論何時,只要有個新技巧、或非傳統技術曝光率大增(不管我們操作這個技術多久了),各門派教官、射手、觀眾便會認為這個技術毫無使用價值、或愚蠢至極,並大作文章。 近來,有個被稱為temple index的技術,便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

 

當這些爭議出現時,大家通常忽略新技術的本質,所有的評論也只建設在第三方意見、個人觀點、或幾張細節薄弱的照片上。在這個射手們才有的爭論中,最糟糕的問題也許是無止盡的辯論各種思維,而且傾向於它會造成的負面影響,而非著眼於正面的。我們不該繼續如此,以免在實戰中應用的技術,都因為它某種程度上不合乎訓練準則、或受靶場規則限制,而被妖魔化、甚至消失。

 

我們在靶場受訓,也在靶場練習,但不在靶場戰鬥。

temple-index-2

雖然Temple Index近期才在射擊訓練圈大放異彩,但它的其實是個有段時間的技術。我首次學到這個技術時,它被稱為高垂直預備姿(High Vertical Ready),且是在要員護衛勤務中、在車輛內使用;它是為了在座位上安全的操作槍枝,而不使槍口指向其他乘客,或是在座位上接戰車內、外的任何威脅。任何執行過要員護衛任務的人都清楚,有時候老闆車上也可能有威脅,車外所有人則一直被視為潛在威脅。無論是和家人、同事、同袍、其他隨扈、甚至是一般乘客,拔槍後在座位上操作武器,都是個需要肢體協調、且不容易的技術。

temple-index-3

 

下一次我再聽到這個技術,它被稱為高預備(High Ready),並被解釋為在離開車輛、尤其是在人潮擁擠的地方時,保持槍口指向安全的方法,或在射手跑向車輛後方、從後車箱取用其他武器進行戰鬥,甚至是衝向可抵擋子彈的掩體途中、安全的持槍方式。任何曾持槍卡在車輛或SUV裡的人應該都能體會,在座位上移動時,其實沒多少空間能保持槍口指向安全,尤其是不能維持槍口向上時。

 

我上次接受步槍射擊訓練時,又接觸到Temple Index。這次,它被稱為高夾槍(High Port)。主課的前海軍特種作戰人員解釋,如此操作步槍是為了在積雪很深的地方行進,或在狹窄空間內移動,甚至是避免快跑時槍管和雙腿碰撞。手持長槍和隊友一起快速移動時,會讓你沒多少方法避免槍口指到自己人;在狹窄空間、或非常不理想的地形使用武器時,同樣也沒幾個解決辦法。當所有人擠進一條走廊或通道、且要迅速備妥武器進行戰鬥時,槍口朝上顯然較槍口朝下簡單些。

temple-index-4

無論是哪種技術,使用情境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把某項技術從情境中抽離,或讓某個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解釋這項技術,都只會讓狀況更糟糕。但是,最容易毀滅某項應用技術的論點,實際上是在靶場訓練的心態。靶場通常有平整的地面、容易辨識的目標、清楚的火線、和幾近90度的射角。少數則是城鎮街道、擁擠的房舍、停車場、建築工地、溪流或絕壁。在靶場上,子彈通常會往某個地定方向飛去,且所有人都知道要往那個方向射擊。我們了解靶場的結構,而且靶場也是個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一直是大家重點。

 

槍口朝上通常不是個好的辦法,因為重力會讓子彈下墜。在靶場上,我們通常有安全的槍口指向方向:要嘛就是指向靶區,要嘛就是指向地面。好吧,靶場不等於真實世界,真實世界也沒有所謂的靶區。值得一提的是,在真實世界裡,槍口朝下有時候也許是行不通的,因為下方可能有人,或在化學實驗室狹小的走道上奔跑、低姿勢移動時,有可能讓槍口指向自己;這些化學實驗室通常不能承受射擊時的高熱,而且,把槍口指向天花板,會比把武器指向那些不知道裝著什麼的箱子好些。

 

當我在訓練民眾時,無論是老百姓或執法人員,安全都是根據真實世界而界定的。如果可以找個地方,在不使用武器時將槍口指向該處,那就是槍口該指向的地方。這就是著眼於個人安全上、最崇高的安全準則;搞清楚已知和未知的安全方向。知道我在說什麼嗎?如果我離開車輛時,有商店、行人、有人的車輛、住人的民宅在我的前方,我就不該將武器指向那個方向。尤其對右射手而言,在拔出手槍後,以低姿勢移動、快速奔跑、或離開車輛時,槍口朝上或Temple Index是將武器指向安全方向最可行的辦法,

 

如果是步槍,有什麼方法能在離開車輛時,不使槍口指向水平方向呢?  無論各門派教官怎麼批評這個被稱為Temple Index、高夾槍、高垂直預備姿或千奇百怪的學名,武器必須被指向最安全的方向,而在這個情況裡,通常是上方。這樣武器可能會走火嗎?如果有,那顆子彈很有可能會造成傷亡;我們都知道,向上射出的子彈落回地面時,是有可能讓人受傷的。這樣會比水平放置在家中、遊樂場、停紅燈或商店門口的車陣裡走火的手槍、步槍帶來更大的風險嗎?我知道有人因後者受傷,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前者是能使武器維持安全指向的方法。

 

在不將槍口劃過自己的前提下,用手槍安全姿勢(SUL position)持槍奔跑,能跑多快呢?還有,在衝刺時,槍口實際上指向哪裡?別忽略了其他安全守則,比如說手指不要放在扳機上,因為,就這個情形來說,它強調了教官對此技術主觀的輕視、否定是來自靶場心態還是經驗,以及訓練方式是否建設在正確的技術認知上。

 

如果我在驚慌失措、逃離槍手的小孩、大人之中執勤,我的武器應該指向哪裡呢?朝上、朝下、或讓武器緊貼身體,使其不致於碰撞呢? 這有標準答案嗎?我不會說任何正解,但所有認定靶場規則和實戰是同一回事的解答,都不是對的。

temple-index-5

情境、情境、情境。

 

很難說這樣就夠了。這不是最新的手槍安全姿勢,即便手槍安全姿勢被不同背景的射手過度使用,或用錯的方式應用,Temple Index是在非常特定的環境中操作的,且一如其他眾多不同的工具,Temple Index是獨立存在的。武器並不憑空出現,也不受制於一些意象的規定。任何不使用武器處理威脅時,它們都可以、且應該被指向安全方向,最安全的方向則取決於你戰鬥的環境,而非把戰場當靶場的制式安全守則。

 

目前有很多很棒的教官在指導Temple Index的應用,而且,他們會把技術結合情境。同時為德州的執法人員及教官的William Petty (他將此技術成為Temple Index,也就是所有爭論的源頭)、Sentinel Concepts的 Steve Fishe、Costa Ludus的Chris Costa、Trident Concepts的Jeff Gonzalez、為Sage Dynamics服務的我,都是結合情境訓練這個技術的人。

 

這是個實用的技術,即使面對諸多議論,它仍將繼續被人們使用,因為它早在70年代初便為人所知,並投入無數實戰、且從未被認定為一無是處的技巧,直到近年、拜網路發達所賜,獲得大量討論。Temple Index沒什麼不安全的,但必須結合環境練習,除非有其他因素能確保其安全性。若其他技術不適合使用,正確操作Temple Index可以讓射手保持警覺、並在情況允許下迅速移動,直到能夠改變槍口指向。

 

不同於爭議所在,我希望這能讓某些人從不同角度看事情,或至少讓那些無所依循的射手、教官有點概念。Temple Index是個工具,且如果以「實戰」為圭臬,這將不是個你會忽略的技術。

(作者Aaron Cowan為Sage Dynamics教官,曾服役於美國陸軍步兵單位,並在海外擔任軍事任務承包商,回國後任職於執法部門。除了在地方警察單位服務外,Aaron也曾任SWAT副隊長、狙擊手及教官。)

 

文章出處http://monderno.com/training/temple-index-real-world-versus-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