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的基本戰鬥訓分為紅、白、藍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各自著重在新兵的團體,生理與認知發展:在每一個階段,也會給予他們相應的測驗,以確保其真正獲得所學專長-“很久以前我們是進行每階段的測驗”Woods總士官長回憶:”後來我們換了方法,現在我們要重新舉辦階段測驗”。
就在今年十月,陸軍會重新引進每階段尾聲的測驗方式:新兵們會在當時接受評估,看他們是否習得所學;這是因為每個階段都是以前個階段為基礎,因此重複的測驗是有必要的-Woods士官長直言:”每階段的結束測驗都會更為困難,等到最後藍色階段的測驗,就包括了一切的訓練內容”。
Woods士官長說,從每一課結束後進行測驗,改為每階段結束前測驗原先教導過的內容,就是一項作法上的變革-因為原先的作法會導致所學受限,也就是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技能並重複應用所學,所以新的觀念會無法發揮。
他舉了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我可以給你一連串急救訓練,然後再測驗你”,”如果你過關,我們就繼續教導下一個主題”;”但結果是我們沒有足夠地重複這些訓練,以確定你能在壓力下把它完成;今後我們要進行更多複訓,並花更多時間教導一個項目”。
至於能有更多時間的原因之一,據士官長表示是由於減少了基本訓練中有關特定戰區的知識課程:現在教導士官兵的是常態性的觀念,而非特定於戰區的觀念;當你移掉部分教導士官兵因應沙漠作戰的課程內容,就會有更多時間讓那些更具普遍性的知識,紮根在士官兵的腦海裡。
而那些無法在每個階段結束前測驗過關者,可能要按指揮官決定,重回到基本戰鬥訓練的特定階段,以便再度學習那些他們在第一次無法掌握的部份;然後他們得再接受階段測驗,以確保其具備足夠的軍事技能:現在已經有相關制度,例如讓那些未達體能標準或受傷的士兵,能重回基本戰鬥訓練的初期,不過這些決定通常是交由指揮官裁量,而非制度化的-和Walthes一起進行基本戰鬥訓練變革的Thriso Hamilton二世,就指出現在重回訓練的制度已經在四個新訓中心被標準化,因此這些單位在該方面會採取同樣的作法。
當指揮官發現那些在基本戰鬥訓練中達不到標準的個人時,便有機會可以讓其重新開始,或是使其回到原先他們不熟悉的部分,然後這些人不但無法繼續混水摸魚,在未達標準的狀態下結束新訓,反而要利用第二次機會,重新通過訓練,這樣才能加入那些畢業者的行列。
TTRDA台灣軍警戰術研究發展協會編譯組
(原資料來源如下連結,本文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http://www.army.mil/article/156044/Army_changing_basic_training_this_Octo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