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扣結合是什麼?

前言

射擊是一門技術,而射擊訓練本身也是一門學問,與其他不同的,射擊除了外顯的動作外,學員們難以單靠「模仿」來學習細部的操作要領,其中的關鍵只能靠教官舌燦蓮花式的不斷說明。這就是國內與美式訓練不同地方,美式擁有大量的訓練彈藥,可以利用其經過設計多種不同目的的習會,藉由不斷操作的過程中去感受和強化所要傳達的技巧,因此對於技術理論的說明相對較少。而國內正因為受限於訓練彈藥和時間,為了讓每次射擊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故時常以詳細的技術理論做說明,試圖在學員開槍前先建立概念和方法。

這是因應環境所做的權宜之法,並無不妥。然而學員的吸收效率和學習成效,也就取決於授課教官自身技術水平和表達能力,國內射擊訓練並沒有統一系統架構,而是猶如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各門各派各自表述,當然方向正確,解讀不同無妨,但初學者並沒有能力分辨教官說的是否正確(當然,國內狀況你也無法選擇教官),再加上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訓練彈量,根本來不及體會到什麼,常常是迷途不知返,越走越偏。如果我國軍警射擊訓練系統是正確的話,那整體表現和高等射手數量應該每一期都能穩定的產生,但國內卻是好幾年才出現幾個優秀的人才,憑藉其天分和悟性脫穎而出,但其經驗和技術卻無法複製到其他人身上,而其本身也無法繼續進步,最後停滯。顯然,這其中已經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而綜觀整個射擊訓練中,新手最先碰到也是最難突破的關卡就是瞄扣結合,而最容易養成錯誤習慣的也往往在這個階段。

急扣的迷思

在射擊訓練中,瞄準圖形是很好理解的東西,他有參考的圖例能讓你參照(雖然還是有人會做錯就是了),但是扣引扳機卻只能靠體會去瞭解,而當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時,問題就產生了。這應該是多數人的經驗,在空槍練習(Dry Fire)中一切都是這麼的美好,擊發瞬間準照都沒有晃動,甚至連十元硬幣都能不動如山(懂的人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一上靶場裝了彈,第一發就飛到外太空去了,從此彈匣裡有鬼的傳說就不徑而走…一般的訓練教官這時通常會一直對著上不了靶的學員喊「不要急扣(或強壓、搶扳機,視你所在的訓練系統而異)啊!慢慢壓。」,喊到雙方都失去耐心與信心為止。

coleydrill02

另一種國外常見的空槍訓練方法,空彈殼

所以在我們繼續談下去之前,我們得要先搞清楚究竟什麼是「急扣」。

從字面上來看,似乎就是很急促的扣動扳機,所以教官才會一直說要我們慢慢壓,但真的是這樣嗎?你可以上YouTube看看許多高手的射擊影片,他們在短時間射擊這麼多發又能全打中目標,他們扣引扳機的力道不大嗎?速度不快嗎?那為何沒有像我們一開始那樣脫靶呢?這是否與你所想的急扣不太相符?

依據中央警察大學射擊教官張文育在《九公厘手槍射擊擊發技術有感》一文中的定義:「急扣」係指在舉槍進行瞄準射擊的過程中,射擊者因諸多因素,造成壓板機失當(包含整體握槍力量及食指扣壓的速度、方向,出現明顯錯誤或變化),槍口產生晃動、瞬間破壞原瞄準圖形及瞄準位置,致實際彈著點與預期位置有所出入。所以,若能夠維持圖形,扣引扳機的力道和速度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我們常聽到的「慢慢壓」與「無意識擊發」則是維持擊發瞬間圖形的其中一種作法,但「急扣」這個詞和部分教官過度強調的結果,讓眾多初學者常誤以為扳機只能慢慢壓。

跟你原有的觀念產生衝突了嗎?沒關係,下面我們就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說明。

重新審視擊發動作

扳機扣引

射手必須檢視自己扣引的方向是正向往後帶,很多人以為自己有其實根本就沒做到,確保你的食指扣引扳機的方向是正確的。另外有一派說法認為持槍時槍軸線要與前臂在同一線上,基本上你可以把他忘掉,因為每個人手掌手指大小長短的差異,若硬是要握在這個角度,你的食指可能就必須放在錯誤的位置。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把食指放在可以正向後壓的地方為優先吧。

扳機力道

扳機的扣壓力道必定是穩定連貫而非斷斷續續,尤其在第2道扳機至擊發這段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初學者常因為晃動而使扣壓忽大忽小或是在擊發前的位置停滯以苛求更精確的瞄準才又搶著扣壓,拜託千萬不要這麼做。假設一開始你以每秒1公斤的力道在加壓,那就應該以相同力道持續到擊發為止。試想你要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A車跳到另一輛B車時,是兩車駕駛忽快忽慢互相對齊還是兩車一直保持相同速率比較容易?同理,如果你以每秒5公斤的大力道加壓也沒有關係,只要能夠「持續穩定保持不變」直至擊發,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偏差,因為真正關鍵在於「持續穩定」,而不在「慢」。

會要求慢是因為這樣對於扳機的掌控相對容易,但由於慢使專注時間延長,反而讓肌肉、視覺、觸覺、精神等的疲勞累積,到最後根本無法維持基本圖形並影響了原來就不是很確實的扳機控制,最終造成不良的結果。

瞄準

瞄準與扣壓是同時進行的,絕對不是瞄好了再壓,絕對不要等待完美圖形才去壓扳機,很多人空槍空很好,實彈卻一團糟糕,就是因為對於瞄準過度苛求或是去硬湊強扣。在射擊時你必須認知到一個事實,人不是機器,你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完美圖型,晃動永遠是存在的,即使你有依托也一樣,所以必須記得的一點是,瞄準基線(準星到照門)的偏差遠大於圖形的偏差,穩住基線指向目標同時扣引扳機,兩者同時進行。初學者在空槍時知道要注意瞄準基線,但實彈時他們卻只會注意目標。

94-70

最常用來表示瞄準基線偏差造成彈著落點的示意圖

握槍與固腕

不要再放輕鬆握了,請把槍握好並固定你的手腕。一般競技出身(這裡指奧林匹克射擊相關項目)的教官通常會要求射手握槍時放輕鬆,這是因為在追求高穩定高精度的競技射擊裡,過度的出力通常伴隨著複雜的肌肉控制,增加了整個流程的變因。此外,在放鬆的狀態下,射手能更明確的感覺到食指按壓在扳機上的力道。那這樣有什麼問題嗎?

假若在基礎射擊階段為追求高穩定高精度採取了偏重競技射擊的姿勢與思維,那在進入戰鬥射擊時就容易發生適應不良的狀況,好比同樣是騎機車,MotoGP的車手也不可能直接轉職成越野賽車手。若是初學射手的射擊採取緩慢步調、直挺的身體姿勢、握槍輕鬆穩定卻無法快速射擊下一發等等狀況時,即便慢射能打出高分,卻無法應付接下來限時又複雜的鑑定項目,更無法有效結合戰術技巧,自然也難以達到提升水準的目的。

homeSlider1

後座力很容易破壞不穩固的持槍動作,過於放鬆的作法在劇烈的戰鬥和運動中並不適合。 (IDPA官網)

所以,握好握滿你的槍(不是叫你每支手指都出力抓緊,細節請洽你的射擊教官,他應該要能說明兩者差異),並且固定你的手腕。固腕是快射的關鍵技術,太多初學者聽了教官的話全身放得太過輕鬆,以致於他們擊發的槍口跳動大到毫無控制性可言,這正好影響了恢復圖形進行下一發的速度和節奏。

預期心理

下面有個關於預期心理的小實驗,可以和你的朋友試試看:

和你的朋友面對面,用你的手去輕推對方肩膀,對方只要保持不動即可,在連續推了幾下之後,你突然只做出推的動作但不碰到肩膀,看看對方有什麼反應。

肩膀是不是自己往前衝了?因為前面幾次推的動作,已經讓身體有種「等等要來了」的準備,所以即便最後一下沒有碰到,但身體為了去抵抗衝擊,所以會先做出了前傾。同樣的道理,放到你的射擊上,由於你在擊發前一直想著後座力要來了,即便扳機還沒到臨界點或是擊發瞬間,身體卻比火藥衝擊更早做出反應(通常是整隻手往前往下),這時你的瞄準圖形就會被你的這個動作給破壞掉,然後產生了你熟悉的急扣。而我們在訓練上一再強調和注意的「無意識擊發」(subconscious,但也有人稱為自然擊發Automatically)其實就是要排除掉這個預期心理現象,讓意識專注在瞄準上,讓擊發交給扳機自己自然發生。

然而這只是一種學習的「方便」(佛家語,謂以靈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義),是給你能更快瞭解其內容的一種描述和教學手段。但請注意,那並不是我們最後的目的。

瞄扣結合的真諦

我們用宋代青原惟信禪師所說的三境界來比喻,就如下面這樣:

見山是山-瞄扣互擾

初學者瞄準與扳機會互相影響,完美的圖形引誘你急扣,順暢的扳機讓你苛求瞄準,最終就是一團混亂的彈著群。

見山非山-瞄扣分離

到這個階段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要領,瞄與扣之間的連結解開,成為毫不相干的兩件事情,也因此兩者不再互相干擾,射手瞭解到「無意識擊發」所代表的意義,在基礎慢射和稍微帶一點速度的射擊上已經可以有不錯的彈著密度。

見山仍是山-瞄扣結合

瞄與扣再度結合卻不再互相影響,瞄準後可以順利完成扣引的動作,突破「無意識擊發」並再次回到「有意識壓有意識擊發」,但也不再引起急扣等不良影響,可以在快速射擊仍維持一定的精度。

是的,真正的瞄扣結合便是又回到「有意識壓有意識擊發」,所謂的「無意識擊發」只是希望你能「穩地持續扣引扳機」的另一種解釋,因為當你刻意讓擊發點去和瞄準圖形配合到完美時,你帶入的意識會有意無意的影響扣引的力道,有時太慢,有時太急,最後在擊發瞬間毀掉一切,而要避免掉這樣的問題,最簡單的就是不讓意識去干擾扳機,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無意識」這個說法。所以,你要瞭解,我們真正在追尋的是扳機控制這個終點,無意識擊發只是讓你可以找到方向的路標而已,如果本末倒置的追尋路標卻忘了終點,那最後你只會在原地打轉。

所以在射手熟練扳機控制之後,應該進一步嘗試突破「無意識擊發」的窠臼,試著將技術再往前推進。多數人總以為那裡就是終點,其實是因為國內射擊訓練過度強調的結果。錯了,你的目標在山頂,不要只待在山腰看風景。

印度的奧運射擊選手Ronak Pandit的Technique of a Good Shot一文中提到的部分就值得射手們玩味:

The key to  becoming a good shooter is not to try to shoot tens or bullseyes, it is to make  sure that all the shots that you shoot are within the movement of your arm. With  training as you get steadier, the shots will get closer to the centre. And with  the natural coordination, there might come a time when you will be able to  shoot all tens or all bullseyes but in reality you will not be steady enough to be able to hold your gun within the bullseye at all times. Please do not come in your own way by trying to control everything. Let things happen and enjoy this process.
(成為優秀射手的關鍵並不是去試著打到十分或是靶心,而是要確認每一發你打的都是在手臂的晃動之內。隨著持續訓練你會更加的穩定,彈著會更往中心集中。此外隨著天生的協調性,也許之後的某個時刻你會每一發都是十分或靶心,但你不可能會穩定到任何時刻都可以正中紅心。所以請別用你自己的方式去試圖控制每一件事情,就讓結果產生並且享受整個過程吧。)


穩定維持圖形同時順暢扣引扳機,一切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