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官方證實:歐洲頭號通緝犯—巴黎恐攻主嫌薩拉赫‧阿布德斯蘭(Salah Abdeslam),在經過4個月的搜索之後,已在週五(當地時間)時遭逮。
反恐單位在布魯塞爾郊區莫倫貝克(Molenbeek)執行的突擊行動中擊傷阿布德斯蘭,另有4名嫌犯被逮。 檢方表示:1名被稱為阿拉吉(Monir Ahmed Alaaj)的男子—也就是舒凱里(Amine Choukri),同樣也受傷並在醫院接受治療。比利時聯邦調查局發言人艾瑞克(Eric Van der Sypt)解釋,另外逮捕的3人為窩藏阿布德斯蘭的家族成員。稍早之前,比利時首相夏爾•米歇爾(Charles Michel)像媒體透露:比利時裔法國公民阿布德斯蘭,以及另一名嫌犯在突擊行動中受傷;米歇爾也提到阿布德斯蘭腿部受到輕傷。 法國首相歐德蘭表示:法方檢調會立即要求引渡阿布德斯蘭回國受審,並向謀體透露:他有信心讓阿布德斯蘭皆受法國審判。
歐德蘭說:「我相信比利時警方會迅速、有善的回應對我們引渡阿布德斯蘭的要求。」官方指出:週五晚間執行突擊行動時,並沒有在目標建築內找到其他嫌犯。這個消息釋出後,包括巴黎市長安娜•伊達戈(Anne Hidalgo)在內的許多人,都對此表達祝賀。阿布德斯蘭在巴黎大開殺戒,造成130人死亡。伊達戈在推特上發文:「恭喜逮捕薩拉赫‧阿布德斯蘭的警方人員。」 在阿布德斯蘭被逮的同一條街上工作的Lieve Reynebeau說,她聽到很大的聲響,再往窗外一看,街上到處都是警方人員。接著,她像其他人一樣試著離開這個區域—「我們都安全。」 帶著頭盔、盾牌、全副武裝的警方人員往該區集合,CNN駐法特派人員則說,他們於星期五稍晚聽到三次爆炸聲,但不清楚那是警方控制的爆炸,還是突擊行動依然進行著。晚間七時許,該區依然傳出槍聲,警方到週六上午都將繼續在莫倫貝克執行突擊行動。
莫倫貝克官方聚焦「外籍戰士」問題上 莫倫貝克是布魯塞爾市郊的簡易聚落,因成為聖戰士溫床而惡名昭彰。.在莫倫貝克大量、優勢的穆斯林人口之中—不少是來自北非的第一、二、三代移民—曾和恐攻陰謀有些關係。 去年秋天,比利時司法部長柯恩(Koen Geens)宣布莫倫貝克是個「外籍戰士」問題最嚴重的地方。在巴黎恐攻後不久,比利時官方便在莫倫貝克執行數次突擊行動,並逮捕多名嫌犯。其中之一便是阿布德斯蘭的手足—穆罕默德‧阿布德斯蘭(Mohammed Abdeslam),他在被拘留後獲釋。他像比利時媒體透露,他認為薩拉赫在11月13日恐攻前最後一分鐘重新考慮是否該進行攻擊(註一)。最後,事情要不是就這樣結束,不然就是他死了。另一名執行攻擊的兄弟是布拉辛‧阿布德斯蘭(Ibrahim Abdeslam),他在巴黎咖啡館外引爆自殺炸彈。 週二的突擊行動中擊斃一人 週五稍早,比利時聯邦檢察官透露,警方三天前執行突擊行動時,在公寓裡發現26歲的薩拉赫‧阿布德斯蘭的指紋和DNA;這場突擊行動中擊斃1人,另有2人逃跑。特警狙擊手擊斃阿爾及利亞籍的穆罕默德•貝爾凱德(Mohamed Belkaid),他化名為Samir Bouzid,檢方認為他和巴黎恐攻嫌犯有直接關係,並曾透過電話從比利時與他們聯絡。
今年一月,比利時高階反恐幹員告訴CNN:Bouzid在巴黎恐攻前為阿布德斯蘭提供交通,並在恐攻後轉帳給主嫌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烏德(Abdelhamid Abaaoud)的表姊妹。比利時反恐官員認為:阿布德斯蘭在恐攻後便藏身公寓裡。阿布德斯蘭逃亡的消息,在巴黎恐攻後便加強警戒的比利時境內,開啟一場全面的追捕行動。比利時聯邦調查局發言人艾瑞克本周稍早—週五執行任務前—則提到官方為調查巴黎恐攻,至今已搜索上百棟房屋、逮捕58名嫌犯、其他23人則因「有關調查」而被拘留。 嫌犯被懷疑曾接送巴黎恐攻的炸彈客 檢調人員認為薩拉赫‧阿布德斯蘭可能是黑色雷諾的駕駛,他在法蘭西體育場附近放下了3名自殺炸彈客;根據恐攻後在巴黎街頭拾獲的自殺腰帶研判,檢調單位認為薩拉赫曾準備進行攻擊。據信,薩拉赫在恐攻後打電話給比利時的朋友,要他們到巴黎載他。即便他們曾通過警方在邊境設的檢查哨,薩拉赫的身分也沒有曝光,因而得以繼續逃亡。恐攻後隔天,監視錄影器曾拍到他和另一名男子現身比利時邊境的加油站。薩拉赫‧阿布德斯蘭從此便消失無蹤。今年一月,官方在另一棟比利時公寓內發現阿布德斯蘭的指紋,以及爆裂物遺留的痕跡。另一些理論則認為:阿布德斯蘭在恐攻後便逃回敘利亞了。 備註,CNN新聞,2015年11月22日 巴黎恐攻至今唯一活著的嫌犯—薩拉赫‧阿布德斯蘭—依然是這個謎的關鍵。
直到恐攻後第9天,我們才大致釐清阿布德斯蘭當晚的行蹤:他似乎連夜逃離巴黎。有關單位的情報指出,26歲的阿布德斯蘭當晚開著黑色雷諾,在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放下3名自殺炸彈客。接著,他往南開5公里。據推測,他的哥哥於Comptoir Voltaire咖啡廳引爆炸彈時,他應該正在路上。4天後(11月17日),他駕駛的雷諾被發現遺棄在巴黎第18區的人行道上。這是一切疑點的源頭:阿布德斯蘭本來要進行下一波攻擊嗎?還是要加入巴塔克蘭劇院(Bataclan theater)的混戰?或是回到布魯塞爾策劃下一次恐攻? 時間回到恐攻當晚,無論阿布德斯蘭的目的為何,事發後4小時內,他的確躲開法國官方的注意。清晨2點,阿布德斯蘭撥電話要求布魯塞爾的朋友來接他。3小時後,來自摩洛哥、27歲的罕默德•阿姆利(Mohammed Amri)和21歲的哈姆扎•阿圖(Hamza Attou)抵達離他棄車地不遠的Barbes區接應阿布德斯蘭,並立刻回頭。 3人駕駛的車輛在比利時邊境的康布雷(Cambrai)遇到臨檢,並被盤查身分。即便檢查哨曾注意到其中一人有犯罪紀錄,法國官方在早上9時尚不清楚是誰犯案,於是3人在盤查後,繼續往布魯塞爾方向移動。不久後,巴黎警方便在另一部阿布德斯蘭租的貨車上,找到3把AK-47步槍。 此時,阿布德斯蘭已經消失無蹤;阿姆利和阿圖則在回到布魯塞爾後遭逮捕,並被以「參與恐怖組織、進行恐怖攻擊」罪名被起訴。
讓阿布德斯蘭更為神秘的一點是攻擊隔天早上、ISIS釋出的影片中曾提到「八兄弟」,並稱讚他們在巴黎10、11、18區進行的恐攻。但事實上只有7人進行恐攻,阿布德斯蘭棄車的第18區也沒有發生攻擊事件。 某些資訊透漏,阿布德斯蘭的行為看起來毫無頭緒:棄車的方式、找人接應的時間點、走高速公路到比利時,他看起來完全失控。阿姆利和阿圖的律師宣稱,他們倆人都不知道阿布德斯蘭在巴黎的意圖,只知道他很焦慮,也許可能要引爆炸彈自殺。阿圖則提到,阿布德斯蘭帶了件大衣和一些類似自殺腰帶的東西;在檢查哨時,阿布德斯蘭也很冷靜,並一起討論回布魯塞爾的路。
比利時方面則有些假設:阿布德斯蘭也是恐怖份子的其中之一嗎?還是負責提供後勤支援?他是不是本來也該引爆自殺炸彈?還是他不敢這麼做?我們沒辦法做結論。
以上文章出自CNN
http://edition.cnn.com/2016/03/18/world/paris-attack-salah-abdeslam-fingerprints-captur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