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uglas Wu
原文出處
原文出處
這是2014年12月我和Tyler Grey(見下注解)在台北見面時談到的內容之一(感謝同桌弘道張協助通譯),當時我請教他「軍事單位的戰術與裝備是否真的適合執法機關」,而他給出的說法讓我深受震撼且思考許久,我認為從現今國內反恐策略的概念來看,這是個普遍存在的盲點。11月13號在巴黎的這場恐怖攻擊又再次驗證後,我決定分享出來,以提供相關人士和友軍單位另一個思考的方向。
從粗略的統計上來看,美國境內的緊急反應重大案件中,有98%左右是「一人、一槍、沒有受過訓練,且並未抱著必死決心」的模式展開(Tyler說你可以套用成國內的狀況,把槍換成刀之類的)。也因此,所有執法機關與救援醫療的應變計畫乃至於訓練,都是針對這98%為基礎做規劃,也意味著超出這範圍的情況不是準備不足就是根本沒有想過(其實也是基於成本上的考量,畢竟花費金錢時間在「幾乎」不會發生的2%顯然不符合效益)。
所以當這2%事件發生時,相關單位往往就陷入混亂之中,而無法即時且有效的阻止,危害與損失也持續擴大(狀況還不用太複雜,兩人、兩支槍就足以影響原有的應變作為,也就是說,只要跳脫98%的幾乎都可能會演變成災難)。舉例來說,2014年5月21日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對於國內執法機關便是一起2%的事件(同樣的觀點來看2014年7月31日高雄氣爆事故以及2015年6月27日八仙塵爆,對於我們救災醫療的緊急應變而言也可說是2%事件)。
那我們有必要去防範那2%嗎?回到2001年,911發生之時, Tyler 和所有美國民眾一樣,只能對著電視機罵WTF,民眾與政客開始質疑,為何沒有人事先想到或是預防這一切。然而 Tyler 指出,所有恐怖攻擊都一樣,手法、時間、地點、對象等等的一切是由恐怖份子決定,他們不會挑在你有所準備的地方下手,他們永遠都在尋找你沒有防範的弱點,永遠在尋找更新穎的策略而不是繼續因循舊有的方法,換句話說,他們一直在尋找我們的2%(有沒有覺得他們比真正的反恐單位上進多了?),所以在美國境內甚至國安單位眼皮底下,利用當時相對薄弱的飛航安全體系成功發動攻擊,其實仔細想想並不令人意外。
911之後,飛航保全和安檢也被迫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登機流程因此變得冗長又麻煩,連帶的一堆裝備受到管制輸出與買賣。恐怖份子,去你媽的!),而恐怖份子們再次開始尋找下一個2%。2008年 11月26日孟買恐怖攻擊開啟了全新的且更為暴力的手法,並成功的達成他們想要的目的-恐懼。
這種多點、多人、重武器、意志堅定且受過戰鬥訓練的攻擊模式,Tyler稱他為孟買式 (The Mumbai Style)。不同於過去的恐怖攻擊,多點造成反應單位疲於奔命且難以組織有效的作為,攻擊者也不會像一般匪徒那樣笨拙,或在受包圍或火力壓制下會棄械投降,相反的,必死決心會驅使著他們在耗盡所有彈藥之前盡可能造成傷亡,甚至瘋狂的戰到最後一刻。孟買事件發生時,第一線員警與警方特勤隊幾乎整個被打垮,因為他們並沒有此類事件相關的應變計畫與訓練。超過八小時後終於派出軍隊開始大規模鎮壓,直至完全解決所有攻擊者已經是三天後的事情,然而已造成超過16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的慘劇,多處建物與公設遭到嚴重破壞。
孟買式攻擊是相當極端的2%事件,易於執行且效果奇佳,第一時間就能造成巨大破壞,且無法有效防禦(所以這次恐攻就證明了,即便是有多支訓練有素且裝備齊全的反恐部隊駐紮,巴黎依舊遭到重創)。而國內雖然有槍械管制,在武器取得上相對困難,但是即便僅是持刀搭配爆裂物的孟買式攻擊,對我們而言依舊是嚴重的2%事件(單純的北捷事件,整個反應機制就已無法即時動作)。
最後,Tyler嚴肅的說道,「如果身為國家級的反恐部隊,卻和地區SWAT一樣只針對98%的狀況做訓練,那這支部隊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不要忘了當2%事件發生時,你們會是第一順位的解決方案,如果連你們都束手無策,那其他人怎麼辦?因此,更為強硬且具侵略性的軍事戰術與裝備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雖然國內遭受恐攻的機率相當小,但拿這當不用特別準備的理由也未免太過樂觀,要知道當你積極想要走入國際社會時,你不可能不用承受相對的潛在危險。更別相信國內專家學者說我們沒有受到恐攻的標的和背景之類的話,要記得1972年9月5日慕尼黑慘案時,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黑色九月」劫持並殺害了以色列奧運代表隊,地點就在毫不相干的德國領土內。距離2017年世大運時間所剩不多,我們真的敢大聲的說我們已做好萬全的準備嗎?
最後,Tyler嚴肅的說道,「如果身為國家級的反恐部隊,卻和地區SWAT一樣只針對98%的狀況做訓練,那這支部隊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不要忘了當2%事件發生時,你們會是第一順位的解決方案,如果連你們都束手無策,那其他人怎麼辦?因此,更為強硬且具侵略性的軍事戰術與裝備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雖然國內遭受恐攻的機率相當小,但拿這當不用特別準備的理由也未免太過樂觀,要知道當你積極想要走入國際社會時,你不可能不用承受相對的潛在危險。更別相信國內專家學者說我們沒有受到恐攻的標的和背景之類的話,要記得1972年9月5日慕尼黑慘案時,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黑色九月」劫持並殺害了以色列奧運代表隊,地點就在毫不相干的德國領土內。距離2017年世大運時間所剩不多,我們真的敢大聲的說我們已做好萬全的準備嗎?